临沂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临沂麒雯斋书画院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 151 2468

    三槐堂王氏家训

    2022-02-05 21:11:28

    来源:墨虤   作者:墨虤

    阅读:59252

    [摘要] 三槐堂王氏家训为臣必忠,为子必孝,为兄必爱,为弟必敬,为妻必顺,毋徇私以伤和气,毋因私故以绝恩义,毋惹闲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德性。有一于此,是悖祖宗教训,族共责之。三槐堂王氏家训,是三槐王氏四世祖、北宋真宗宰相王旦临去世前告诫子孙的遗言,因其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而被后代子孙当作家训,世代尊奉。2016

    三槐堂王氏家训

    为臣必忠,为子必孝,为兄必爱,为弟必敬,为妻必顺,毋徇私以伤和气,毋因私故以绝恩义,毋惹闲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德性。有一于此,是悖祖宗教训,族共责之。


    三槐堂王氏家训,是三槐王氏四世祖、北宋真宗宰相王旦临去世前告诫子孙的遗言,因其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而被后代子孙当作家训,世代尊奉。2016年,本文作者王朝利为弘扬王氏祖德,把该家训整理、翻译,于2017年1月在微信公众平台《王氏研究》上向全世界王氏宗亲正式刊发,建议作为三槐堂王氏的总家训,受到广大宗亲的支持和响应。今把该家训原文和译文再次刊发如下,并进一步介绍该家训在北宋时期制订背景、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以便更多的三槐堂王氏子孙遵守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三槐堂王氏家训原文及译文

    三槐堂王氏家训,又名《文正遗训》,原刊于清人王梓材、冯云濠所编的《宋元学案补遗》卷三,是与其他文字合编在一起的。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该家训是要子孙在祠堂祭祖时诵读的,联系上下文的原文如下:

    “冬至一节,宗长领子孙男女,齐到祠堂,击鼓三声,参拜四礼,供献酌馔。礼毕,宗长坐于堂东,主妇坐于堂西,子孙男女分立左右,命子弟一人诵家训曰:‘为臣必忠,为子必孝,为兄必爱,为弟必敬,为妻必顺,毋徇私以伤和气,毋因私故以绝恩义,毋惹闲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德性。有一于此,是悖祖宗教训,族共责之。’众一揖而退,饮酒分福,成礼而散。”

    上述“为臣必忠,为子必孝,为兄必爱,为弟必敬,为妻必顺,毋徇私以伤和气,毋因私故以绝恩义,毋惹闲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德性。有一于此,是悖祖宗教训,族共责之”,从内容上看的确具有家训的性质,尽管不见于宋元时期的其他文献,但出自明清时期王旦后人之手、或经过明清时期王旦后人的加工润饰,应是符合实际的,因此也弥足珍贵。

    上述家训的意思是说,作为我三槐堂王氏子孙,出仕应该衷心服务百姓,在家应该孝顺父母。身为兄长的应该关心爱护弟弟妹妹,担起兄长的责任。身为弟弟妹妹的应该恭恭敬敬对待兄长,长幼有序。作为妻子的应该和睦妯娌孝顺婆婆。做官时不要徇私枉法而伤天害理,更不要因为违法对象是亲友而不秉公执法。年轻人不要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给家族招灾引祸。没有重要事情不要喝闲酒,以免酒后失徳降品。如果违犯上面家训中任意一条,就是违悖祖宗教训,要召集族人,让他在大庭广众下接受责罚。


    二、三槐堂王氏家训与三槐堂和北宋真宗宰相王旦

    由上文可见,三槐堂王氏家训是与三槐堂王氏相关的家训,出自北宋真宗宰相王旦或其后人之手。其中的三槐堂王氏,又称三槐王氏或王氏三槐堂,其中的“三槐”得名于这支王姓人的祖先王祜在自己的庭院中手植三槐,以勉励子孙努力仕进、位登三公。王祜当年之所以要手植三槐而不是其他,是因为早在周朝时,王宫外要栽种槐树三棵,三公上朝见天子时要面对槐树站立,后世便以三槐指三公一类的官职,王祜在家中手植三槐也是这一喻意。后来,王祜的次子王旦官至宰相,位居三公之首,而且子孙显赫,成为望族,实现了他的愿望。因为有这段传奇性的肇始传说,世人便把王祜及其家族称为三槐王氏或王氏三槐堂。北宋人苏东坡《三槐堂铭》及其其中的“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南宋人王明清《挥麈录》“王文贞手植三槐于廷,都人以三槐表之”,都是说三槐王氏或王氏三槐堂的称谓在北宋时就已经有了,此后才相延成习,影响至今。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三槐堂王氏子孙如今约有四千万,是与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和开闽王氏齐名的王姓重要支派。

    至于北宋真宗宰相王旦,字子明(957—1017),史书说他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极负文才,太平兴国五年(980年),24岁的他考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他初任大理评事,后迁平江(今湖南湘阳)知县、潭州(今湖南长沙)银场监理、著作佐郎、殿中丞、郑州通判、濠州(今安徽凤阳)通判、右正言、礼部郎中、集贤殿修撰、理检院知事、兵部郎中等职,宋真宗时委以重任,历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审官院知事、通进银台封驳司、给事中、工部侍郎、尚书左丞,49岁时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成为当朝宰相。从此直到天禧元年(1017年)因病辞职,在朝中掌权18年,是宋真宗最为重要的股肱之臣,人称“太平良相”,也是三槐堂王氏最为杰出的代表。宋真宗在他病逝时废朝三日,又亲临痛哭,为他赠官太师、尚书令、魏国公,加谥号“文正”,配享宋真宗庙廷。他去世后被葬在京师以东的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今开封市东门外联合收割机厂一带),这里也是他的生母边夫人故乡。在宋真宗之子宋仁宗在位时,还专门为他题写了“全德元老之碑”碑额,令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欧阳修撰写了《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他的子孙为了便于祭祀,还在当地修建了王氏宗祠,宗祠内也植槐树三株,以附会祖先手植三槐之事,宗祠的名称也是三槐堂。其后不久,著名文学家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