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临沂麒雯斋书画院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 151 2468

    那个叫“费”的地方

    2023-03-19 19:49:12

    来源:文网   作者:墨霖

    阅读:41445

    [摘要]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告诉我,你是不是唱出来的?这首《沂蒙山小调》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唱。但要说起它的诞生地,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答不上来。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它的“产地”——费县。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隶属临沂市。在这里,几乎每一座山都有

    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

    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

    见牛羊

    ……


    告诉我,你是不是唱出来的?

    微信图片_20230319195515.png

    这首《沂蒙山小调》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唱。但要说起它的诞生地,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答不上来。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它的“产地”——费县。

    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隶属临沂市。在这里,几乎每一座山都有故事,每一条河都有传奇。

    费国与大费

    尽管费县的知名度可能不如《沂蒙山小调》高,但是历史久远。费县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约6400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有先民在此活动。

    费,古称鄪(音bì),为上古东夷部落首领少皞近畿之地。少皞何许人也?少皞亦作少昊,名挚,“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我国东部人数众多的部落群东夷族的首领。畿,古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也就是说,这里是五帝之一少皞的地盘,临沂历史上最早有人类文明曙光的地方之一。

    少皞部落后人伯益,是个治水的高手,助大禹治水立下汗马功劳,帝舜将费封给了他,他因而称为大费,也是费国的首封君。

    费国在周公东征时被灭,费国故地并入鲁国,改称费邑。

    今天的费县,是由费国、费邑延续下来的。费县故城遗址附近的几个村庄如西鄪城、南鄪城、北鄪城,几千年来一直保留着bì这个古音。 

    费邑与孔子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费邑最繁荣的时代。

    春秋晚期,鲁国的大权落在了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个大的政治家族手中。其中,季孙氏的势力最强。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祖孙三代连续担任鲁国的正卿(执政官),事实上成了鲁国的“第一政治家族”。孔子与季孙氏家族的三代领导人均打过交道。

    微信图片_20230319195521.png

    费邑是季孙氏的私邑,季桓子是城主。在费邑,孔子留下了辨“羵羊”的记载。《国语·鲁语下》载:“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狗,何也?对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在费邑,孔子还曾指导学生闵子骞在此施政,政绩颇丰。

    费邑使孔子以博学而闻名,也曾吸引孔子想到此施展政治抱负。

    公元前498年,孔子担任鲁国司寇,为削弱“三桓”(指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族)势力,防止“三桓”的家臣据“三桓”之私邑反叛,他建议鲁定公拆毁“三桓”私邑费、郈、郕。中途,“三桓”悟出此举对自己不利,于是阻挠拆毁孟孙氏的郕邑,已被拆毁的费和郈,不久后也被修复。自此,孔子失去“三桓”的信任。 

    白石屋与《沂蒙山小调》

    费县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1.2万人参军,15.6万人拥军支前,1700多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微信图片_20230319195527.png

    1940年6月,《沂蒙山小调》在这里诞生。

    这年春天,抗日战争正处在最困难的时期。当时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刚刚建立不久,国民党顽固派临沂专署专员张里元盘踞沂蒙山区,利用东蒙山一带封建反动会道门组织——“黄沙会”不断散布谣言,宣扬加入“黄沙会”就能刀枪不入,蒙蔽群众,骗取钱财,阻挠群众参军参战,诋毁共产党领导的军民抗日斗争。

    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对“黄沙会”会首和下层会众做了大量教育和争取工作。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以文艺为武器,开展斗争。《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在白石屋村一间简陋的民房里创作而成的,最初的名字叫《反对黄沙会》。

    白石屋村坐落于费县北部山区海拔1000多米的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东麓。村子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安全,是革命的堡垒村。

    歌曲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抗日根据地,随即又传到华北、华东等全国各大根据地。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作者和广大军民对歌词不断修改、充实,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该歌曲只保留了原作的前两段歌词: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1953年,济南军区文工团的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续了两段新词: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咱们的共产党领导得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微信图片_20230319195534.png

    《沂蒙山小调》不仅仅是一首红色歌曲,也是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食粮。这首歌讲述了那个年代惊心动魄的战斗,也述说着一个个、一群群令人景仰的英模人物,他们书写了沂蒙地区那段红色历史。

    大青山与突围战

    大青山,位于蒙山主峰东麓,海拔686.2米,山势险要,系东蒙山主要山峰之一,因树茂草丰、四季常青而得名。在抗战烽火中,这里成了八路军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这一带也是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下称抗大一分校)主要办学所在地。

    微信图片_20230319195542.png

    沂蒙军民抗战史上壮烈的大青山突围战就发生在这里。

    1941年11月30日拂晓,5000余名日伪军对大青山地区进行“清剿”。抗大一分校及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一一五师等机关近6000名非武装人员,在敌人“清剿”圈内,形势万分危急。

    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二、三中队近300人,抢占李行沟南北高地等有利地形,阻止敌人合围;校部警卫连和中共山东分局警卫连负责打开突破口,掩护大部队沿李行沟、梧桐沟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西南方向突围。他们以低劣武器同敌人鏖战,用鲜血和生命吸引敌人的火力,用“人在阵地在”的生命誓言粉碎了敌人的重兵围剿,成功掩护山东党政军机关等胜利突出重围,保存了革命火种,唱响了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悲壮战歌。

    当地党委政府在大青山突围纪念地建起纪念馆。场馆集中展示抗大一分校东迁沂蒙敌后办学、与中共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反击日军扫荡,以及大青山突围的历史,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性教育、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今天的费县,百业俱兴,活力迸发。16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2万人勤劳耕耘,追逐梦想。

    费,从贝、弗声,意指消耗、花费。事实上,这里确实是个值得消费的地方:它是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国家园林县城,还是——

    世界长寿之乡!

    来源:“山东宣传”

    讲好文化故事.传承中国经典

    16762725748090.jpg

    中国文网-临沂麒雯斋书画院www.wenwangwww.com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韩滉五牛图

    唐.张萱 周昉唐宫仕女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宋.张择瑞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 《百骏图

    讲好文化故事.传承中国经典.富贵家族多笔墨.江山稳固必收藏。

    麒雯斋二维码.png

    【责任编辑::墨霖

    16775746425303.jpg